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甄心鸡汤 > 朋友圈的“偶像包袱”
朋友圈的“偶像包袱”
阅读量 1208

有段时间,我取消了朋友圈这个功能,不会点开看里面的消息。因为既受不了自己的假,也受不了别人的装。

心理学中有个社会赞许性的概念,它表示只要是在人前,无论现实还是网络,人们就倾向于迎合社会期望。大家越是喜欢,向往的行为,社会赞许性就越高。所以我们在朋友圈也会展示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比如认为美貌形象很重要的,便喜欢发自拍;认为工作挣钱很重要的,就愿意晒自己挣钱的微信转账和房啊;认为文化学识很重要的,就常常转发或评论一些著作和社会热点……




不知为何,每当我们玩起朋友圈就会不自觉地进行以下几个步骤:发朋友前,选图,P图,文案,排版,努力想要把自己营造成一个“想让别人觉得我是这样的人”。

好不容易花了大价钱出门旅游,可是旅途并不愉快,但为了显示自己没白走一趟,就花上心思去P图调色,发个朋友圈,别人乍一看还以为旅途很快乐,自己也被自己精心编辑过的完美的朋友圈欺骗了。

我们的朋友圈对别人展示的是,经过我们精心包装的,搭着虚空架子的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带着偶像包袱的我们。

其实,没有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多人关心你的动态,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心情如何,自己苦心孤诣营造的朋友圈形象给谁看呢?自己又活不成朋友圈里的自己的样子。就像白岩松说的,刷朋友圈干什么?身边哪个朋友旅游哪个朋友吃饭,我都知道了,好家伙,我连自己每天干了些啥还没搞清楚。

所以每次看朋友圈也是带着“朕已阅”的态度随手点个赞。

讲真,只有你自己在乎自己,没人在意你的喜怒哀乐,游山玩水的开心也不是朋友圈里的人。




想一想,看到你朋友圈的是谁,大多数都是对你有一定了解的亲人、朋友、同学,他们会因为你偶尔发的两三只口红就跪喊你白富美?并不会啊,他们看到这条朋友圈只会跟身边的人说,这二货这个月又要吃土了。

而通讯录里的那些杂人,一般朋友,连“点赞之交”都不算的朋友,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你。发出来,不懂的人还是不懂,不理解的还是不理解。

自从自己很讨厌那些在朋友圈里过分装逼的人后,就开始生怕自己装逼过度,哗众取宠。想发自拍,但又不想发那些伤春悲秋的文字,也不想转载13亿中国人都流泪的文章。不发憋屈,发了矫情。可有时候忍不住还是想发点东西,发完后还好怕没有存在感,一直等待那个红色小点点的出现。可是不久之后就觉得前一会儿的矫情被下一会儿的高冷厌恶了,于是删除。有时候想发点什么东西,思前想后,咬文嚼字,等到最后发送时,想到还有领导在里面,便只能摇头叹气,点击取消;‘’有勤快的,还设置分组,懒惰如我的,算了不发。

可谁没有想要偷偷炫耀一把的时候?写了好文章,拍了好照片,去了好的地方...……这些才是表达欲背后的东西。每一条消息状态,若仔细挖掘发布背后的心态与目的,炫耀还是分享?表达还是表演?面具背后的赤裸真相总是羞于见人。


看过这样一句话:我羡慕那些常年不更新任何社交平台的人,他们在这个嘈杂世界里独居一处,过自己简单平淡的生活,外面的热闹,与他无关。

我也羡慕那些从来不屏蔽、不分组,每一条状态都对所有好友坦诚相见的人。他们坦率、无畏,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在的活。

人,生来孤独却要群居,不想自己的生活被过分打扰却又渴望得到外界的回应……我们就是这么矛盾又拧巴的动物。

 

 

评论
提交
  • 暂无评论
X
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X
注册.登录
微信扫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