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妮娜是一名纽约的芭蕾演员,和具有支配控制欲(控制欲是人的本能之一,支配欲是人际关系中掌控他人或事物来满足自己内心。人内心恐惧才会去控制,文中母亲失去丈夫,面对生活的无常她是不安的。严格管教女儿掌握女儿的一切来保持内心的安定。)的母亲住在一起。她的母亲也曾是芭蕾舞者,把自己的梦想和期待灌注在妮娜身上。在新一季的《天鹅湖》公演前,艺术总监决定换下首席者Beth。他有两个候选人:Nina和Lily。这出剧要求一个能够表现白天鹅的天真无邪与黑天鹅的狡诈放荡的女演员。Nina适合白天鹅,而Lily简直是黑天鹅的化身。她们在竞争中发展了一段扭曲的友情。在不断地心理暗示自我强迫中Nina开始更多的发现自己的黑暗一面,最终摧毁自己,成就“黑天鹅”一角。
整部影片的基调充满了暗黑的光线及近景和特写镜头,大篇幅的像观众展现了人物被压抑限制的感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一个主张学说就是“死亡本能”,其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而这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这个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在“死亡”这个最后的休息里,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
而影片里,妮娜的自我挣扎追求完美路上,妮娜那句“我完美了”象征一种自我终于得到满足和释放,拥有了真正“平静”。
妮娜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寄托在妮娜身上,”我为了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你“也一定要成为swan queen。(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做父母经常说的:为了你,我付出了什么什么,你就该如何如何。作为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庭会变成压力和束缚。)母亲的是伟大同时也是自私沉重的。替妮娜安排好人生,甚至指甲的长度也有在母亲的控制之下。在看见妮娜后背的伤痕选择忽略,(这一时期妮娜的焦虑症状已经出现,通过伤害自己来消化内在情绪)。在母亲的思想浸泡下,妮娜脑海里的观念是“如果不成为swan queen,会让母亲失望,母亲付出太多,不可以对不起母亲”。母亲强权的教育造就了妮娜白天鹅的柔弱和高贵,同时也是妮娜滑向黑暗的推手之一。(作为被压抑的一方,要么永久性选择承受用自己的方式宣泄情绪和压力,要么如同主人公一样,吞噬掉自己。)
自己的艺术的期待和母亲的梦想寄托促使妮娜对角色的执着疯狂。托马斯不停的暗示:“你的本性在阻碍你。赶走她,释放你自己”等。成为黑天鹅的过程也是妮娜反抗母亲,追逐自己内心毁灭自己的过程。从扔掉表示“小女孩”的洋娃娃,不停伤害自己的背部,到不理会母亲暗示自己晚回家,到把母亲关在门外,母亲问她“宝贝,怎么了”的时候,妮娜大声呵斥:“她已经死了”。(长期面对这一切的压力,妮娜孤僻,强迫症,最终精神分裂,双重人格)
影片里当母亲发现妮娜精神分裂严重想要阻止她参加黑天鹅演出时,已经太迟了。母亲安排妮娜选择芭蕾的初衷没有什么错的,在艺术这条路上妮娜并非是抗拒厌恶的。问题在长期处在来自母亲的压力,托马斯的暗示,妮娜自我施压,妮娜选择反抗时缺乏和母亲良性沟通,也没有及时得到心理疏导。没有朋友,过份的孤独所有的负面一个人承担,是可怜也是无辜的,这一切迫使妮娜成年后渴望由另外的角色来释放寻找自己,不断地追求完美。一点点吞噬掉过去白天鹅自己,最终毁灭。
人生走什么路如何走都好,自己选择的还是被安排的也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这一路,自己一定要快乐。